圣经人物:狄约勒斐
发布日期:2025-11-15   |    作者:李建刚

   一、希腊男性名字狄约勒斐”(“Διοτρέφης”,圣经以外也作“Διητρέφης”)字面意思是“宙斯所养育的”或“出自宙斯的”这常常引发对9中该名字持有者的种种推测性解释,且多为负面评价这些解释受该人物在该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影响(如被视为恶意的教会掌权者或专横的教会暴君)。在荷马和赫西俄德的作品中,狄约勒斐”常作为一种修饰词,用来形容国王或在宙斯特殊庇佑下的人。

   二、若望三书》中的狄约勒斐不仅想在教会中居首位——他实际上已经是首位。他压制了一封由《若望三书》作者写给整个教会的信,这封信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它很可能既不同于《若望一书》,也不同于《若望二书》。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他以恶言中伤作者及其朋友;拒绝接待这些人;阻挠那些愿意接待他们的人,并将这些人逐出教会。这一切使得作者对狄约勒斐愤怒不已尽管他所宣布的应对措施看起来相对克制。

   关键的问题是:作者与狄约勒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所谓狄约勒斐“用恶言中伤”作者及其朋友,到底意味着什么?从7节、若一2:19及4:1-3节可以看出,若望团体因一场基督论的异端而发生了分裂。作者很可能是若望团体中正统信仰的代表,但却被狄约勒斐怀疑为异端。狄约勒斐或许只是想保护自己的教会不受异端影响。然而在言语与行动上,他并不温和:他污蔑那些他视为异端的人,并阻断任何人与他们接触的机会。

   这首先是一次权力上的冲突。也许只是个人之间的争斗,但也可能不止于此:作者可能代表一种“长老-恩赐型”的教会结构,而狄约勒斐则可能是我们所知最早具名的“君主制主教”。至于他是否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大公教会”,或是“大公教会”内部的若望派人士,其实并不重要。

   三、作者与狄约勒斐之间的争执,其最深远的意义或许在于:它使我们得以一窥教会职务的发展过程,以及一整套教会结构的逐步形成在这一结构中,“君主制主教职”(即由一位主教单独领导教会的体制)开始逐渐确立。促使这一职务出现的原因,很可能与当时教会与异端思潮的冲突有关人们认为,面对这些异端,已经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应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