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厄吕玛
发布日期:2025-11-16   |    作者:李建刚

   一、厄吕玛只在13:8节中被提及。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以下词语的希腊文转写:要么是阿拉伯语ḥakīm“智慧的、智者”),要么是阿拉美语ḥlm’“有能力的”,意为“先见、占卜者”),或者是希伯来语חָלומָא“魔法师”)。在希腊文中,它被译为μάγος“魔术师、术士”)。至于这一名称是作为对“耶稣”( 13:6)的解释性描述,还是作为“耶稣”在希腊化背景下自取的别名,则无法确定。

   二、厄吕玛是作为塞浦路斯罗马总督的“魔法师”侍从出现的(13:7)。作为魔法师,他担任一种具有预见能力的顾问角色这似乎符合当时普遍的罗马—希腊化的习俗(参约瑟夫,《犹太古史》第二十卷7:2节,第142段:总督菲利克斯也有他的“魔法师”阿托莫斯)。他在魔法、占卜术、占星术以及相关的通灵知识方面的专长,基于自然与历史之间存在一种共感联系的假设。这种超自然的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灵性权能在公元前后被视为公认的现实(参2章;2:1-12)。因此值得考虑的是,这位名为厄吕玛的魔法师,是否已经有意将自己称为“巴耶稣”(Βαριησοῦς),并将其作为一种宣传性自我理解,即“拯救之神之子”(参1:21)。

   在与圣神的承载者——巴尔纳伯扫禄参宗13:4-12)的交锋中,巴耶稣(厄吕玛败下阵来。面对使徒所具有的先知性权威,他被揭露为“假先知”13:6节;参斐洛,《梅瑟生平》一卷,第277节,其中将“先知性的、属基督的”与“魔法师”对立起来)。在他的属灵劣势以一种带有咒诅意味的方式显明出来之前(13:11),他已在言辞上被贬抑(13:10)这类表达与指控是敌对争辩中典型的修辞方式。他的“魔鬼之子”身份,可能是对他自称“拯救之神的儿子”的贬义反称(参8:44;11:14)。从基督教视角看,他的结局与其他非基督徒灵能者的遭遇一致(参8:9-13,14-24;16:16-18;19:13-16及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