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16. 给厄弗所长老的嘱托
发布日期:2025-11-17   |    作者:意鸣子

16. 给厄弗所长老的嘱托

在公元58年复活节期间,保禄开始了从马其顿到耶路撒冷的长途旅行;他在斐理伯城庆祝无酵节后,立即动身,想在50天后的五旬节到达耶路撒冷。在这期间,他有时步行,有时乘船。旅行期间,在一些他曾建立起基督徒团体的城市稍作停留。《宗徒大事录》第二十章记载,最重要的阶段是米勒托,因为米勒托城位于厄弗所南几公里处,厄弗所是亚细亚的首府,保禄在那里辛勤耕耘了三年之久,成效显著,培育了许多基督徒,因为富饶的厄弗所人与他们的故乡一直保持着联系。保禄在厄弗所遇到的许多人,回到家乡,都带去了基督的福音,因此,有些城市,比如哥罗森、劳狄刻雅和耶辣颇里,不是保禄直接宣讲的,而是通过保禄门徒的宣讲认识了基督。

 

在这三年里,宗徒在厄弗所认识了许多人;他建立了许多在家庭中聚会的基督徒团体。拉丁语的说法是“domusecclesiae”,即“教会之家”,其中“教会”指的是人,是在一个特定家庭里聚会的人的团体,因此,团体的人数以房子能容纳的人数为限。大概不会超过100人,聚会的地方是家庭,可能会有50——100个人,习惯每周的第一天聚会,我们称之为星期天,但聚会的时间是在星期六下午。

 

当时星期天不是假日,所以必须选择人们不需要工作的时间,因为根据犹太传统,新的一天从日落开始,星期天从星期六下午开始,所以基督徒最古老的传统,是星期六晚上举行弥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之间的晚上,在“教会之家”、在接纳团体的家庭里聚会。

 

每一个“教会之家”都需要一位领袖、带领的人,负责团结团体的人、带领祈祷、继承宗教教授的传统。这是人称为“长老”(presbyter),年长者、负责人。把presbyter翻译为“家长”最合适。这些在家庭里聚会的团体是真正的教会,负责人就是长老、家长。我们现在说的“司铎”(priest),是长老(presbyter)的简称。

 

保禄在厄弗所三年的传教期间,任命了许多长老,也就是这些团体聚会时负责礼仪、负责培育的人。58年春天,保禄途径厄弗所附近时,想问候厄弗所的教会,又担心花费的时间太多,因为他要赶到耶路撒冷过五旬节,路途还很远,所以他停留在米勒托,派人把长老、这些负责人找来,不是所有的基督徒,只是各团体的领袖,给他们讲道,路加记述的内容很像宗徒给他们的灵修辅导。

 

在这个场合,保禄展现了自己的传教风格,并向负责教会之家的司铎们建议,遵循同样的牧灵方法。“你们知道:自从我来到亚细亚的第一天起,与你们在一起,始终怎样为人,怎样以极度的谦逊,含着眼泪,历经犹太人为我所设的阴谋,而忠信事奉主。你们也知道:凡有益于你们的事,我没有一样隐讳而不传给你们的,我常在公众前,或挨家教训你们,不论向犹太人或希腊人,我常苦劝你们悔改,归向天主,并信从吾主耶稣。看,现在,我为圣神所束缚,必须往耶路撒冷去,在那里要遇到什么事,我不知道”;宗徒说,我感觉到,苦难、锁链、监狱在等着我,“我为圣神所束缚”。很精彩的形象。

 

保禄是一个囚犯、自由的囚犯、基督的囚犯,让自己被基督的圣神束缚,让自己被带走。走向耶路撒冷,就像耶稣走向圣城。圣史路加在《路加福音》中特别关注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所以现在,在第二部作品《宗徒大事录》中,路加强调保禄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是进入苦难的旅程。

 

像耶稣一样,保禄去耶路撒冷,也会被逮捕,尽管不会被判死刑,而是长期监禁、羞辱和飢饿,他将不能工作。在旅程中,保禄重复了多次:监禁在等着我、痛苦在等着我、困难在等着我。听他讲道的人难免会说——我们也可能会说:“不要去了,很多地方你都可以去,如果你知道在耶路撒冷你会被捕,为什么一定要去呢?不要去那里了,去没有危险的地方吧”。

 

对保禄来说,去耶路撒冷意味着完成天主的计划、效法耶稣的态度,正因为他知道耶路撒冷当局会逮捕他,他会像耶稣一样,完全舍弃自己,他知道,他慷慨地完全舍弃自己,会为牧灵活动带来效力。他继续对厄弗所的长老们说:“我曾在你们中往来,宣讲了天主的国,但现在,我知道你们众人以后不得再见我的面了。因此,我今天向你们作证:对于众人的血,我是无罪的,因为天主的一切计划,我都传告给你们了,毫无隐讳”。

 

这个特别的词非常重要:天主的“一切”计划。保禄宣讲的是天主的全部旨意,而不是其中一部分。有时宣讲者说听众想听的话,这很容易,这很好。保禄向长老重复,他投身于宣讲天主的一切旨意,因此,他宣布自己不为他们的毁灭负责,因为他清楚地宣讲了一切。他邀请厄弗所的长老像他一样。

 

“圣神既在全群中立你们为监督,牧养天主用自己的血所取得的教会,所以你们要对你们自己和整个羊群留心”。在希腊文中,“监督”一词是“ἐπισκόπους”,不能译为“主教”,因为他们是厄弗所的长老、家长、司铎,监护人、教会的牧者。保禄指明他们是教会的监护人和牧者,教会是天主的,是天主用祂圣子的宝血换来的,不是他们的。“宝血”,宝贵、无价之宝。基督的宝血是无价之宝,换来了属于天主的人。现在由保禄等人管理,但属于天主,所以长老必须先看守自己,然后看守托付给他们的羊群。

 

宗徒继续说:“我知道在我离开之后,将有凶猛的豺狼进到你们中间,不顾惜羊群,就是在你们中间,也要有人起来讲说谬论,勾引门徒跟随他们。因此,你们要警醒,记住我三年之久,日夜不断地含泪劝勉了你们每一个人”。还有危险,危险就在你们中间。

 

保禄是先知,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并指出团体内会出现异端和错误的教导,厄弗所这个地方将产生许多错误的教义。路加写作时,各种错误的思想正在出现,就是第一世纪末,厄弗所教会非常活跃,若望宗徒批判诺斯底式的运动,这些运动有基督信仰的元素,但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必须留意,不要让人们把信徒吸引到自己身边。这是问题的根源,当司铎、教会的牧者把人控制在自己周围、顺应追随者的渴望、迷失方向、人云亦云、顺应潮流、追求成功......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司铎把人引向自己,这是在错误的根源。为此,宗徒说,他们必须提高警惕。

 

他最后说:“我把你们托付给天主和祂恩宠之道,祂能建立你们,并在一切圣徒中,赐给你们嗣业。我没有贪图过任何人的金银或衣服。你们自己知道:这双手供应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要记住主耶稣的话,祂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保禄亲手劳作,并引以为荣。他是工作的牧者,自食其力,不成为团体的负担,不让人们以为,他通过传扬福音获得利益。

 

保禄不把他的使命理解为有利可图的职业,因此他向人们表明,他白白地全身心投入传福音,只是为了天国,不寻求个人的私利,他用福音中没有记载的一句话,强调这一点。保禄引用了耶稣的一句话,这句话没有记载在福音中。圣史路加从传统中知道了这句话,但没有写进福音,而是在这篇精彩的牧灵讲道的最后,从保禄口中说出来:“施与比领受更有福”。这是一种真福:慷慨施与的人,比领受的人得到的喜乐更多,因此,牧者奉献自己、全身心投入宣讲福音,是一种恩赐,是幸福的来源。“说完这些话,便跪下同众人祈祷。”

 

他们不是在教堂里,是在港口,在米勒托港口的一个地方,保禄召集了一些厄弗所教会的长老,10位、20位或30位“教会之家”的负责人。他们跪下祈祷:“众人都大哭起来,并伏在保禄的颈项上,口亲他。他们最伤心的,是为了保禄说的这句话:以后他们不得再见他的面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肯定依依不舍。如果所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爱他的人就开始哭泣、拥抱他;他们怀着爱,也有些悲伤,送保禄上船,与他道别。

 

这是动人的场景,朋友间、彼此相爱的人、因着深厚的感情团结在一起人正分别。保禄告别了这个团体,像神师的嘱托一样,将传布福音的牧灵工作托付给他们,重新踏上旅程。在第廿一章,路加提供了下一段旅程的详细的信息。从弥勒托出发,船绕行安纳托利亚(今天的土耳其)的南岸,停在科斯,然后他们到达罗多岛,再到帕塔辣,在米辣稍作停留,最后他们到达塞浦路斯,在叙利亚南部的提洛(黎巴嫩的著名城市,在腓尼基)登陆。在提洛,与团体见面。在黎巴嫩的那个城市也有基督徒团体,保禄与信徒在海滩上见面。

 

他们跪在沙滩上祈祷。“彼此辞别后,我们上了船,他们就回家去了”。他们到了仆托肋买,航行就结束了;这是海上的最后一站。从仆托肋买出发,他们继续沿着地中海沿岸步行。他们到达凯撒勒雅海边,住在传福音者斐理伯家里。就是给希腊人传教开始时,与斯德望一起被拣选的七个人中的一个。

 

斐理伯在撒玛黎雅传福音,他为厄提约丕雅甘达刻女王的大臣施洗。然后,斐理伯沿着海岸返回,在其他城市传福音,并住在凯撒黎雅海边。当时是在30年代,现在是50年代末。已经过了20年,保禄在凯撒勒雅见到了基督徒团体的首领斐理伯。他有四个未婚的女儿,她们是教理老师、培育者,和父亲一起传教、宣讲福音。我们注意到,这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当时路加在场,简洁的旅行记录来自他的日志,注明了他与保禄行程的各个阶段。从凯撒勒雅到耶路撒冷,这段路程很短,几天后,保禄就走到了耶路撒冷。

 

他到了圣城,受到基督徒团体的欢迎,这个团体的领袖是雅各伯,主的兄弟,十二人之一,传统上认为他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主教,犹太团体的领袖,这个团体是由犹太人组成的,他们用心保持犹太的传统法律。受到他们的欢迎,保禄准备成为犹太人反对者的牺牲品。当局知道保禄到了耶路撒冷,就准备拿住他。

 

他感觉到了,他知道,他是自愿去的,有意去的,正如耶稣为了完成祂的拯救计划,把自己交到敌人手里。保禄到了耶路撒冷,公元58年的五旬节,保禄开始被长期监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