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的思潮|11. 26
发布日期:2025-11-26 | 作者:和平11月26日 常年期第三十四周 星期三
(耶稣会)圣若翰‧伯满修士 (John Berchmans)
[ 建议先阅读今日圣经内容 ]
点击⬇文字,可跳转阅读 今日读经
达尼尔先知书 5:1-6,13-14,16-17,23-28 (
今天福音和达尼尔先知的申述,虽然指向着两个看来完全不同的向度,但两篇经文都建基于一个根本的讯息:无论在那一个时期,也不管是善人或恶人,在走向自己的终极时,天主总会给人最关键的忠告(也可以说是警告),让人总有机会妥善地准备自己。
因此,在准备迎接礼仪年的终结 ─ 基督君王的光荣再来时,我们未必需要为即将来临的审判,拼凑华美的辩词,反而更值得做的,是细心反省在这一年间,天主曾经给了我们哪些提示(警示);或者,我们有没有忽略了祂曾经给过我们宝贵的机会,为帮助我们妥善地准备进入基督光荣的王国?
慈爱的主,求祢在这末世的时期光照我们,帮助我们领略祢启示的救赎大恩,让我们能真正妥善地准备,进入祢的永生国度。
-----------------------
本月每日奉献祷文
耶稣圣心,
我依靠玛利亚贞洁无玷之心,
将我今天的祈祷、工作、喜乐和痛苦都献给祢,
为补赎我们的罪过,
为成就祢在祭台上时时刻刻奉献的旨意,
特别为本月教宗所托我们代祷的意向祈祷:
愿那些陷于自杀诱惑的人,
能在各自的团体内找到各自所需的支持、帮助和爱,
向美好的生活敞开心扉。
--------
来源:《和平》第408期(已授权【爵处丰生】分享)
今日耶稣会圣人

若翰‧伯满(John Berchmans, 1599-1621)可说是「把平凡之事做得极为出色,亦能成就伟大的成圣之路」的化身。
他入初学院仅五年便早逝,但他渴望成为司铎的深切愿望,使他全心全意活出修会生活。贝尔赫曼出生于比利时迪斯特的一个笃信宗教的家庭,自幼即开始为司铎圣召作准备。他在圣母堂(Notre Dame)本堂神父家中寄住求学,但三年后父亲告诉他,因家庭经济拮据,他必须退学并学一门实用技艺以助家计。迪斯特女修院区(Béguinage)的本堂神父提出资助他的教育,条件是他到教区做仆役;1612年,他在梅赫伦接受了同样的安排,服务于弗鲁伊蒙特参事的家庭。在梅赫伦,贝尔赫曼遇见了耶稣会士,遂决定加入修会,而不做教区司铎。父亲虽感失望——因为教区司铎能贴补家用,而耶稣会士不能——但仍允许儿子追求其圣召。
若翰·伯满于1616年进入耶稣会,并以喜乐且严谨的忠信完成初学院的一切职务。他亦以补赎修法来锻炼自我。他入会数月后,母亲去世;其父随后关闭制鞋店,进入教区修院,并于1618年4月晋铎。同年9月25日,伯满发了修会生活的三愿,并前往安特卫普学习哲学。三周后,他被通知将赴罗马继续学业。他尚未返梅赫伦向父亲道别,父亲便突然去世。
这位年轻的耶稣会士于12月31日抵达罗马,加入罗马学院团体。他在学业与修会生活上的忠信程度,与在初学院时无异。他学业表现优异;第三年结束时,他被选中于公开辩论中为整个哲学课程作总辩护。然而,他为最后考试投入过度,使健康开始受损;在准备7月8日的公开辩论时,他的体力日渐衰弱。他原希望辩论后能稍事休息,但又被选派代表罗马学院,参加8月在希腊学院举行的另一场辩论。这两场辩论对他已衰弱的身体而言,负担过重。
8月7日,他突发痢疾,随后又发烧。上级见他面色苍白、明显虚弱,便将他送往疗养室。随着肺部发炎,这位年轻的耶稣会士病情日益加剧,体力迅速下降。他在其他修士前来探视时,谈论天堂,仿佛自己即将抵达。疗养院的会士建议他翌日领圣体,即使那天并非主日。耶稣会团体遂以游行方式,为这位濒临辞世的弟兄送来临终圣体。他索取自己的苦像、念珠及会规书,又接见络绎前来探望的人,包括耶稣会总会长。最后一夜,他以祈祷度过,并于8月13日上午安逝主怀。
--- a.m.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