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礼仪进行中的默想(二)
发布日期:2025-11-23   |    作者:火司铎

弥撒礼仪进行中的默想(二)

圣道礼

圣道礼”中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若望福音第一章第一节,若望宗徒就向读者宣告说: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

圣言一词,本是由希腊文(新约是用希腊文所写的)logos音译过来的。logos一词多义:既可指道路、规律、法则,也指言语,也指充塞宇宙之间的真理准则。其概念与中国文化中的一词极为相合。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哲人老子说:这充塞天地之间的道,就是先天地而生,永恒不变又造生万物之根源。我不知道应该如何为其命名,就勉强以来称之吧!

因此,一些研究中国文化的圣经学者,就将若望福音第一章第一节译为:太初有道,道与天主同在,道就是天主。

若望宗徒接着说: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详述了。”(若1:18)言语的意义就是陈述——主耶稣就是讲论天主的神圣话语,是通往永生与真理的道路。因此,将天主圣言译名为合适不过。因此,我们就将弥撒的前半部分命名为圣道礼——通过圣经——天主的话——天主将自己启示给了我们。

圣道礼仪的主要部分是由恭读圣经及读经间的歌咏所组成。讲道、信经与信友祷词,则是圣道礼仪的发挥和总结。在恭读圣经、及以讲道阐释读经时,天主向祂的子民讲话,向他们揭示救赎和救恩的奥迹,并提供精神的食粮。基督借着自己的话,亲临于信友之中。会众以静默和歌咏来汲取天主之圣言,并藉信仰宣誓(信经)肯定他们忠于天主之圣言。他们因圣言而获得滋养后,便为整个教会的需要和全世界的得救而诵念信友祷词。——罗马弥撒经书总论55

简而言之,圣道礼基本上是在读经台上进行的。在平日,我们会选读一篇旧约圣经,或一段宗徒书信(读经一的内容),然后就是答唱咏。如果是主日,在答唱咏后加第二篇读经(一般都是宗徒书信),其后就是一段福音。

圣道礼是围绕——天主圣言——进行的。在这神圣的礼仪中,读经员或主祭不过是天主的“话筒,真正向我们讲话就是天主自己。愿我们每次聆听天主圣言的时候,要张开自己的耳朵,集中自己的心思,如同是坐在那种神圣的高山上,围绕着耶稣基督的众人,听他为我们讲论“山中圣训一样。

答唱咏

第一篇读经后有答唱咏(Psalmus responsorius),它是圣道礼仪的一部分。答唱咏具有重要的礼仪及牧灵价值,因为它协助人们默想天主之圣言……答唱咏最好能采用歌唱方式,或至少咏唱会众回答的那部分。圣咏员(psalmista)或唱经员,于读经台或其它适宜的地方领唱圣咏诗节,参礼会众坐下恭听,亦常以答句(responsum)答唱(除非该圣咏是一气呵成,而无需答唱)。为使会众便于答唱,可按礼仪年各时期及圣人类别,选一些答唱咏和答句,作为歌唱答唱咏时之用,以取代每篇读经后所答唱的经文。若不能咏唱圣咏时,则用有助于默想天主之圣言的适当方式来诵念。——罗马弥撒经书总论61

答唱咏可能是被许多人忽略的一个重要的礼仪。答唱咏并不是介乎于两篇读经中间的休息或放松的部分,而是通过选自《圣经*圣咏集》中的诗节作为对天主圣言(第一篇读经)的回应。因此,答唱咏不是唱诗班的任务,而是全体天主子民——每个参礼的基督徒都应该参与的部分。至少,所有参礼的人都应该会唱反复应答的那一句。如果有人向你打招呼,你岂不也会礼貌的予以回应吗?当天主通过读经员向我们讲话之后,我们以圣咏中的诗节向天主表示由衷的回应,是别人不能取代的。

我们在弥撒礼仪中既是团体性的与天主来往,也是单独与天主谈心。我们每个人在天主面前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人数众多,但天主知道谁在滥竽充数。天主是神,祂有能力鉴察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祂也关心我们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所以在弥撒中,每一句应该回应的话,无论多么简短或熟悉,都应该由衷的向天主表达出来。

我再强调一次:在弥撒中,每一句应该回应的话——

……也与你的心灵同在!

……感谢天主!

……阿肋路亚!

……啊们!

无论多么简短或熟悉,都应该由衷的向天主表达出来!

福音前的欢呼

Acclamatio ante lectionem Evangelii

我们在唱完答唱咏、或聆听完第二篇读经后,在主祭读福音前,都会站起来,高声咏唱阿肋路亚。不过,你明白熟悉的阿肋路亚是什么意思吗?

阿肋路亚是古希伯来文ἀλληλούϊα的音译,(英文Alleluia或 HalleluYah)意为请你们赞美上主!”。

“‘Hallelu”意思是赞美”,Yah”是希伯来文雅威Yahweh(天主圣名)的第一个音节。Alleluia又作Hallelujah,H不发音。但是到了英语里,H就发音了。新教在英语国家比较盛行,国内的新教用中文音译过来,就念作哈利路亚了。

当我们起立、高唱阿肋路亚、望着主祭高举着福音书走向读经台时,应该想:当年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时,那些渴望拯救的犹太人、特别是那些纯朴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的欢迎耶稣的到来。我们起立,就是为了表达对主耶稣的渴慕与欢迎;高声歌唱就是向主耶稣表达我们的喜乐。要知道:当主祭穿上祭衣举行弥撒的时候,就是主耶稣基督自己亲临于圣事之中,怎能怠慢呢?!

唱完阿肋路亚后,我们就肃立静听福音。因为此时就是主耶稣向我们讲话。让我们重温一下读福音的礼节:

主祭(或读福音的神父或执事)在读经台展开《福音书》,双手合十念:愿主与你们同在。会众同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主祭续念恭读○○福音”,并以拇指在福音书上,并在自己的额上、口上、胸前划十字圣号,全体以同样方式划十字圣号。(注意:划三个十字时,不是念大圣号经,口中无须念念有词。)会众高呼:主,愿光荣归于祢。若有奉香礼,主祭则向《福音书》奉香。然后主祭恭读福音。读福音后,主祭高呼:基督的福音。全体回答:基督,我们赞美祢。主祭口亲《福音书》,默念:愿所读的福音,使我们改过迁善。

主祭可站在座位前,或站在读经台,或斟酌情形,在另一合适位置讲道。讲道既毕,可静默片刻。——罗马弥撒经书总论134136 

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四旬期内是不唱阿肋路亚的。而是唱福音前短句”(versus ante Evangelium)以代替阿肋路亚。比如福音会答唱:基督,天主圣言,愿光荣和赞颂归于你!

另外还应该留意的是:除复活节及五旬节(圣神降临主日)的继抒咏”(sequentia)外,其它继抒咏,可自由选择念或不念。继抒咏在阿肋路亚”前咏唱。

讲道(Homilia

——这不是课间活动

有许多堂区都有这样的不良现象:每逢读完福音,神父开始讲道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溜出教堂。甚至有些教友会找个地方抽烟、聊天。好像讲道并不是弥撒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课间活动的时间。如果神父讲道时间又空洞又长、没有吸引力的话,这种现象就越发严重。有时候,神父或会长不得不像去教堂外边把这些躲在角落里的人找回来,再度赶进羊圈里。

我们看看教会的相关文献是怎样说的:

65.讲道是礼仪的一部分,为滋养信友生活是需要的,应极力推崇 。应按所庆祝的奥迹及听众的特殊需要,阐释所读的圣经、弥撒常用经文、或本日弥撒的专用经文 

66.讲道通常是主祭的职务;他也可委托一位共祭司铎讲道,或斟酌情况,也可委托一位执事讲道,但决不可由一位平信徒讲道。在特殊情况下,因合理原因,也可由在场但未能参与共祭的主教或司铎讲道。

在主日及法定庆节,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应该讲道,除非有严重理由,不得省略。其它日子,尤其在将临期、四旬期及复活期的平日,以及其它有较多会众到教堂参礼的庆节或庆典,亦极宜讲道 。讲道完毕,宜静默片刻。——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在宗徒大事录中记载:

有位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厄提约丕雅人(埃塞俄比亚),是位有权势的太监,也是其女王宝库的总管。他乘车回去的路上,就一边诵读依撒意亚先知书。此时圣神就向斐理伯说:你上前去,走近这辆车子!斐理伯就跑过去,听见他诵读依撒意亚先知,便说道:你明白所诵读的吗﹖他答说:若没有人指教我,怎么能够读懂呢﹖于是,请斐理伯上车与他同坐,从先知书讲到耶稣基督,直到他欢天喜地地领受了圣洗圣事。——参见宗8:26-40

这很类似许多虔诚的基督徒的灵魂光景:虽然渴望了解天主的圣言,无奈对圣经的文化背景等诸多元素一无所知。因此就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神职人员去讲解。这也正是弥撒中讲道的意义之一。生菜生肉是不能吃的,生米生面更是难以入口消化——因此,就需要一位厨师,将之做成可口美味之后,既美味可口,又容易吸收其中营养。

在讲道时,神父就好比一位厨师,天主圣言就好比我们灵魂食粮的原材料,也需要经过神父的加工,将不太容易理解的读经和福音,转化成听众易于了解、并能从中汲取营养的美。因此,神父在讲道之前,需要花时间专心研习当日福音的内容,结合当前教友们的处境和需要,给予安慰或指导,使大家从天主圣言中能够汲取到生活中所需要的信心、希望、和爱的动力。所以,切记:讲道不是课间活动,而是圣道礼中必要的一环。如果渴望从弥撒中实实在在地获得更大的恩典,就用心听道吧!

为什么要念信经

在主日或重要节日的弥撒中,在读完福音或讲道结束后,在信友祷词之前,所有参与弥撒的人都要站起来,在主祭的带领下,歌咏或诵念信经。信经并不是普通的祈祷文,信经具有宣誓的意义。信经是信仰条文的汇集:这些信仰条文是信仰的纲要。其内容包括了完整的信仰真理。是教会在圣神的引导下,把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以简明的方式整理、表达出来的。(参见天主教教理185条)信经为保存、传递、保护纯正的信仰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会初期,信经是在慕道者(望教友)在领洗前要宣认的。一如在西乃山下,以色列向天主宣誓效忠;我们也通过信经来表达我们对天主启示的欣然接受。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对天主启示的回应。如果有人问你:能简要的向我介绍一下天主教的信仰吗?你只要参考着信经,就可以简明扼要的告诉他权威的答案了。

我们熟悉的信经有两个:一是宗徒信经,一是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前者是最古老的信经。依照一个由圣安博所证实的古老传统:当时已习惯把信经分为十二条,以宗徒的人数来象征整个宗徒的信仰。我们在日常的祈祷中经常念到。而后者是两次大公会议的结果,更为详实地展开了信仰的内容。我们在弥撒中所歌唱的信经是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

宗徒信经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我信父的唯一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祂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

祂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

祂下降阴府,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

祂升了天, 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边。

祂要从天降来,审判生者死者。

我信圣神。

我信圣而公教会,诸圣的相通。

罪过的赦免。 

肉身的复活。 

永恒的生命。 

阿们。 

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祂所创造的。

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祂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祂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万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

祂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祂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

祂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

祂正如圣经所载,第三日复活了。

祂升了天,坐在圣父的右边。

祂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祂的神国万世无疆。

我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 圣子所共发。祂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祂曾藉先知们发言。

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一个。 

我期待死人的复活, 及来世的生命。 

阿们。 

当我们在弥撒中宣读或歌唱信经的时候,应该用心去品味每句话的意义,而不只是背诵。如果我们的宣认是认真的,那么,信经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带给我们信仰的力量。比如当我们宣认这句的时候:我期待死人的复活, 及来世的生命。你心里如果真得期待死人的复活,就必定不会为刚刚去世的亲人过度悲伤。如果要悲伤的话,你只会因为ta生前没有善行可言而感到痛心,而不是因为ta的离去而难过。因为ta已经去了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在那里期待着你走过人世的旅程之后,再次的、永远相见!

信友祷词Oratio universalis

平日讲道结束,或主日咏唱信经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信友祷词”。信友祷词是我们对天主圣言所作出的响应或回复。就如同天主显现给依撒意亚先知时说:我将派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先知爽快地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依6:8)这也是我们每位基督徒执行藉洗礼领受的司祭职务,为众人的得救向天主呈上祈祷的时机。

在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通常都应该有信友祷词,一同为圣教会、为执政者、为有各种急需的人,并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得救,同声祈祷。祈祷意向的顺序通常是:

1. 为教会的需要;

2. 为政府,为全世界的得救;

3. 为遭受各种困难的人;

4. 为地方团体。

然而,在某些特殊庆典中,如坚振、婚礼、殡葬礼仪等,宜有更切合特殊情况的祈祷意向。

主祭在自己的座位领导念信友祷词,他以简短的劝言邀请信友祈祷,并以祈祷文(oratio)结束信友祷词。所提出的祈祷意向,应适度有节、言词简洁、既自由又审慎,能表达出整个团体的需要。祈祷意向在读经台或在其它合适的位置,由执事、唱经员、读经员或另一位信友诵念或诵唱。

会众站立,于每端祈祷意向后,以共同的答句,或以静默的心祷,表达出自己的祈求。——罗马弥撒经书总论69-71

信友祷词最好是结合当日的弥撒礼仪、读经内容进行撰写。并根据当地教会的实际需要,在天主面前真诚的表达我们的愿望。应该注意的是:信友祷词不是讲道,因此应该适度有节、言词简洁。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为神职人员祈祷,可以简单明了地说:

请为所有的神职人员祈祷,求主赐给他们需要的智慧,好能妥善的服务主的教会——我们同声祈祷。

不要像讲道或提意见一样:

请为所有的神职人员祈祷,求主赐给他们需要的智慧,让他们明白,牧养主的教会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大家实践爱德、学习圣经,为教友立好的榜样——我们同声祈祷。(天主知道更好的办法,不要以为你想的是最好的)或今天的福音是若望福音第一章第一节: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就是天主。让我们好好学习天主的圣言,认识唯一的天主——我们同声祈祷。——这样的祷词既啰嗦又不符合信友祷词的意义,一定要注意。

还有的地方因为没有人专门编写信友祷词,就用现成的祷词手册。要注意祷词的细节部分:比如,有一次在河北某处的弥撒中,有位读祷词的教友在为教会祈祷念道:请为我们的香港教会祈祷……”呃——这也太不认真了吧。

每当宣读完一个祈祷的意向,大家都应该发声答复:我们同声祈祷”或上主,求你垂怜”。

我再说一次:弥撒中的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观众。因此,每当我们答啊们”或我们同时祈祷的时候,应该用心听清楚前面的祷词到底是怎样的内容,要由衷地表示自己意愿,总不要滥竽充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