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17. 保禄在耶路撒冷被捕
发布日期:2025-11-24 | 作者:意鸣子17. 保禄在耶路撒冷被捕

公元58年春,保禄宗徒在马其顿的斐理伯庆祝了无酵节,也就是复活节,之后动身去耶路撒冷。他想在耶路撒冷庆祝五旬节,所以这段旅程大约用了50天,保禄借此机会,看望几年前他建立的一些团体。
《宗徒大事录》第廿一章告诉我们,宗徒到达耶路撒冷时,面对的情况非常复杂。保禄知道他会遇到痛苦的局面,并预见会遭到逮捕,因为在犹太人中已经流传着对他不利的消息;他被指控为违反法律,破坏犹太传统。实际上,保禄在会堂里宣讲,先从圣经经文开始,宣布耶稣基督带来的更新,因此,给犹太传统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他宣布,基督带来神圣的恩宠,这恩宠成全、完成法律。
就在之前,在57到58年之间的冬天,保禄写了《致罗马人书》,给罗马的团体讲解他的教义,称之为“他的福音”,罗马的团体不是他建立的,他渴望尽快去看看。罗马的基督徒团体,主要是由犹太人组成的,非常重要,因为在帝国的首都,在保禄看了,让这些人认识正确的教导,有助于消除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他坚称,我们不再属于法律权下,而属于恩宠权下;这并不是已经废除了法律,而是说法律不能给我们带来实行法律的能力,恩宠却给我们这能力。
因此,这宣讲是开放的、充满希望的、全新的,能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这都是天主通过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基督事件的中心,是祂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保禄成了效法基督的人,像耶稣一样,去耶路撒冷完成天主的计划。他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痛苦和苦难的预兆。他是效法基督的人,继续勇敢地追随基督的脚步。
在耶路撒冷,保禄见到了犹太基督徒团体,雅各伯在负责这个团体。我们知道他是小雅各伯。传统上,被称为主的兄弟,因为是耶稣的亲戚,很可能是叔伯兄弟或堂兄弟,由于他与耶稣亲密的关系,因此他在负责管理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团体。基督教传统不认为伯多禄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任主教,而是雅各伯;雅各伯是耶路撒冷母教会犹太基督徒的领袖。我们今天可以说,是保守派的领袖,而保禄绝对是进步派的重要代表。
此时,在58年的五旬节,雅各伯和保禄相见,兄弟相聚,虽然雅各伯向保禄指出,流传着很多对他不利的消息,指责他违反法律,亵渎圣物,保禄到了耶路撒冷,就会有危险,被指责亵渎圣殿,就是带着非犹太人进入神圣的圣殿内殿。保禄主要是向非犹太人宣讲福音,向所有的民族和文化敞开信德之门,在无数次传教活动中,向所有遇到的人敞开信德之门,其中很多人成了他的同伴。
《宗徒大事录》的作者一一列出了他们的名字,并介绍说,他们来自安纳托利亚和希腊地区的不同城市,有些人是外邦人,也就是说,他们来自希腊-罗马文化,不是犹太人,原则上保禄也没有要求他们受割礼,因为他教导说,割礼不是必要的,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人明白,为得救,只有耶稣基督是必要的;对基督的信德足以使人得救。
雅各伯担心保禄的到来被人误解,因此要求保禄做出谦卑的姿态,以忏悔的态度进入圣殿,献上修和的祭品,也为其他曾经许愿的弟兄献上祭物。雅各伯要求保禄对犹太传统表示尊重。保禄不想挑衅,没有亵圣,对于法律也毫无疑义,所以雅各伯要他做出姿态,表明他是循规蹈矩的犹太人。雅各伯要求,就像一个虔诚的以色列人来到耶路撒冷,进入圣殿行取洁礼。
保禄接受了。“于是保禄就把这几个人带去;第二天,同他们一起行了取洁礼,以后进了圣殿,呈报取洁的日子何时满期,何时为他们每人奉献供物”。为解除誓愿、行取洁礼,预备礼仪需要七天,因此,保禄去了圣殿好多次,按照犹太习俗穿戴、行事,每天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进入圣殿,几天以来没有被人认出来。
“当七天快完时,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见保禄在殿里,就煽动所有的群众,向他下手,喊着说:以色列人!请帮忙,这就是到处教训众人反对人民、法律和这地方的那个人。他还领了希腊人们进圣殿,亵渎了这圣地”。这正是他担心的。来自亚细亚省的犹太人,特别是来自厄弗所的犹太人,保禄在那里住了三年,他们认识保禄,认出了他,并大声喊叫,诽谤他、指责他,所说的,就是在犹太人中间经常流传的反对保禄的批评。
他没有做过任何指控提到的。但用亵渎圣殿这样敏感的话题,足以煽动群众,那群人当然不会仔细调查指控的真假,就认为指控是真的,冲向保禄。“原来他们以前见过厄弗所人特洛斐摩同他在城里”,这是保禄的门徒,没有通过希伯来传统、皈依基督教的希腊人,“就以为保禄领他进了圣殿”。这是绝对禁止的,保禄也没有做过,但是诽谤像一阵旋风,有人煽风点火,就会狂风大作、山雨欲来。
怒火在群众中蔓延,保禄险些被私刑处死。他被带上法庭,因为整个耶路撒冷都乱了。当时犹太总督不在;一般情况下只他在节日去耶路撒冷,害怕节日发声暴乱。通常罗马士兵住在那里,住在安多尼堡,千夫长也住在那里,安多尼堡是大黑落德建成的,献给马尔谷安多尼,比拉多曾住在这里,耶稣曾被带到这里在比拉多面前受审。
现在是58年,耶稣被处死是在30年。过去了28年。在圣殿和安多尼堡之间,同样的地方,保禄被捕了。千夫长和士兵制止了群众,停止了骚乱,看到有人被打,便将他拘捕,带到安东尼堡的监狱。安东尼堡紧挨着圣殿,通过一些台阶通往圣殿。
当然,常去圣殿的犹太人并没有去过安多尼堡,认为那里是不洁的。请留意,控告耶稣的人没有进入审判庭,为避免染上不洁,因为他们如果踏入那个罗马人的地方,就意味着会导致不洁,不能庆祝逾越节。然而,罗马士兵通过那条通道,走到圣殿的入口,控制住局势,类似的情况往往会恶化,形成暴力事件。
因此,为避免群众的暴力,保禄被带走,带上了那条通往安多尼堡的台阶。“许我向你说句话吗?他说:你会希腊话?莫非你就是前些日子作乱,带领四千匕首党人,往荒野去的那个埃及人吗?”保禄说,肯定不是。他懂希腊语,千夫长感到惊讶。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只懂希伯来语或阿拉美语,因此,听不懂他们说话,这个人能说流利的希腊语,确实感到惊讶。保禄回答说:“我是犹太人,是塔尔索人,并非无名城市的公民。我求你,准我向百姓讲话”。千夫长认为可以。现在比较安全,传统的犹太人不会踏上台阶,罗马士兵在两侧,被抓的囚犯在中间,他现在可以对群众讲话。
人们聚集在这里,台阶下有很多人,保禄利用良好的位置,抓住这次机会,开始讲道,他用希伯来语。对千夫长,他讲希腊语,对犹太群众,他讲希伯来语。第廿二章记述了他的辩护,这是《宗徒大事录》的作者第三次,用保禄自己的话,讲述他的皈依经历。
保禄开始讲述他的情况,他是传统的犹太人,生在基里基雅的塔尔索,在这座城里长大,在加玛里耳足前接受教育,接受最严格的祖传法律。人们听到他用希伯来语说话,都安静下来,听他说话。保禄,作为优秀的修辞学家,以友善的姿态开始,回忆他以前的情况:传统的犹太人、严格遵守犹太法律、著名的拉比加玛里耳的学生等等。随后,保禄继续讲到与基督的相遇、改变他生命的事件: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遇见了复活的基督。
遇见了复活的主,对保禄来说,是他最圆满的宗教经验。他不是皈依,而是成熟了,成了真正的犹太人,也就是说,他实现了自幼就接受的法律;他意识到,是耶稣让他实现了。他提到最初的困难,他说:“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里祈祷时,就神魂超拔,看见主向我说:赶紧,快快离开耶路撒冷,因为这里的人,将不接受你为我作的证”。主警告了我,事实上,他们也不接受我的话,保禄继续对众犹太人说:主对我说,“你去!因为我要打发你到远方外邦人那里去”。他接受了向万民传教的使命。“他们听他说到这句话,便扬声说:从地上除掉这样的人,他不该活着!”
这情形曾在28年前发生,人们向比拉多大喊,要除掉耶稣。现在这些人向千夫长大喊除掉保禄。“他们遂喧哗呐喊,扔下衣服,并向空中扬土。千夫长只得下令将保禄带进营里,说是要用鞭子拷问他”。
保禄容许人鞭打他,但当他们举起鞭子时,保禄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一个罗马人,又没有被定罪,难道你们就可以鞭打他么?百夫长听了,就来到千夫长前报告说:你可怎么办?这个人是罗马人!千夫长就前来问保禄说:告诉我,你是罗马人吗?保禄说:是。千夫长回答说:我用一大笔钱才购得这个公民权。保禄说:我却生来就是”。保禄为自己生来就是罗马公民感到自豪,作为塔尔索的居民,他有这个特权,因为当时马尔谷安多尼准许塔尔索的居民自动成为罗马公民,因此宗徒享有公民权,并利用这个特权,阻止不合法的刑罚。千夫长对这复杂的情况感到害怕,认为把这个犯人送到公议会就可以解决问题。
他逮捕的这个人有点复杂:他是罗马公民,能说流利的希腊语,是守法的犹太人,能按照传统说希伯来语。他很有勇气;千夫长意识到,群众由于一些奇怪的原因,对他感到愤怒,但这与罗马法律无关,所以他想让公议会审判他,所以他把保禄转交给公议会,公议会在耶路撒冷圣殿的一个大厅里。被告人要在这里,接受犹太最高权威的质询。
保禄立即决定开始辩护:“诸位仁人弟兄!我在天主前,作事为人,全凭纯善的良心,直到今天。大司祭阿纳尼雅却命站在旁边的人打他的嘴。那时,保禄向他说:粉白的墙啊!天主将要打击你;你坐下审判我,应按照法律,你竟违反法律,下令打我吗?旁边站着的人说:你竟敢辱骂天主的大司祭吗?保禄说:弟兄们!我原不知道他是大司祭,因为经上记载说:不可诅咒你百姓的首长”。保禄并不认识这位权威人物。
阿纳尼雅是那个曾审问耶稣的亚纳斯的亲戚,盖法是亚纳斯的女婿。名字很像,他们是亲戚,来自同一个司祭家族。这群撒杜塞人严厉地质问保禄,就像他们曾经对待耶稣一样,他们打祂耳光,只是为了让祂屈服,保禄反应果断,用了狡猾的手段。他知道公议会成员中,一多半和他一样是法利塞人,他想得到这一方的支持,对抗撒杜塞人,而且知道撒杜塞人否认复活,而法利塞人却接受复活。所以保禄自我介绍说:“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儿子,我是为了希望死者的复活,现在受审”。“我是为了希望复活,在这里受审”。他没有特别指出,他相信耶稣的复活。他肯定相信复活,因为他就是由于宣讲死者复活才受审的。法利塞人当然支持他,因为这是他们基本的信念,他们说,这个人无可指责,他完全可以讲出他的观点。甚至提高嗓门,据理力争:“或者有神灵或天使同他说了话!
撒杜塞人不相信有天使。现在他们又加上一个神学上的争论,反击对方。撒杜塞人自然喊出相反的观点,忘了保禄,两组人互相指责。宗徒巧妙地离间了公议会。这时,双方都大声喧嚷,争论已经白热化,很像意大利议会中最惨烈的一幕,不同的议员跳到中间,互相攻击。千夫长吓坏了,“争辩越来越大,千夫长怕保禄被他们撕裂,便命军队下来,把保禄从他们中间抢出来,带到营里去了”。无奈。公议会的审判无法解决问题。
“次夜,主显现给保禄说:你放心罢!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证,也该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