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19) 戴都良:从捍卫者到叛逃者
发布日期:2025-11-25   |    作者:意鸣子

教父(19)

戴都良:从捍卫者到叛逃者

文:文祖贤神父

译:姚子汶

戴都良(拉丁文: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ertullianus;约公元155至220年)是一位从异教皈依的人,他是首位用拉丁文写作的基督宗教作家。他是迦太基(Carthage,非洲北部)人,在那里接受过修辞、哲学、历史和法律等教育。他受到殉道者的生活所启发,从而皈依基督宗教。

戴都良是一名产量多且雄辩的护教士或信仰捍卫者。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他的作品有两个主要目的:「[一]反驳外教徒对这新宗教的严重指控;及[二]较具建议性及传教性——采用和当时的文化对话的方式传递福音的讯息。」(周三公开接见,2007年5月30日)他又解决当时两个外在的挑战。

就第一个目的,教宗本笃十六世说,「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护教文Apologeticus》,揭发政府方面对教会的不公义行为;并就这新宗教与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潮的差异,作出解释及申辩;同时指出圣神面对迫害者的得胜之道,对他们的暴虐行动,祂以殉道者的鲜血、痛苦及忍耐作回应。『无论你们的暴虐行动如何使人惊悸——戴都良写道——对我们的团体它们不但一点作用都没有,反而成为对其他人的一项邀请。你们的镰刀每挥动一次,我们人数便增添一次:基督徒的血是一粒有效的种子!(semen est sanguis christianorum!)』(《护教文》50:13)。

对于第二点,教宗在同一个接见活动中解释,戴都良「也同时指出以一般正常方式传递基督信仰的本质的需要。为此,他采用推理法来陈明基督信仰的教义内的理性基础。他从『基督徒的天主』这描述开始,有系统地深入解释这些教义:『我们所朝拜的天主——这位护教者指出——是唯一的神』。然后他运用他语言上那些正反及似非而是的特色,继续陈明:『虽然我们的理性见到祂,祂却是不可见的;虽然透过恩宠祂无处不在,祂却是无从触摸的;虽然人的感觉能想象有祂,祂却是无法被想象的;因此祂是真的和伟大的』。(《同上》17,1-2)

戴都良对神学思想作出巨大的贡献。他是首位使用「三位一体」(英:Trinity;拉:Trinitas)的拉丁文作家,并提出「三个位格,一个实体」的教义。我们知道,「实体」与「位格」这两个概念对于解释「实体上的合一」的奥秘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清楚地看到双重的状态[=神性+人性],这两种状态没有混淆[=混杂],而是联合[=结合]在一个人身上——耶稣,天主和人」。(Adversus Praxeam,27)戴都良也教导,圣神是天主圣三的其中一个位格。

戴都良称教会为母亲(慈母教会),即使在他加入蒙丹派(Montanist)后也是如此。在他的著作中,我们还能看到圣体圣事、婚配圣事及修和圣事;至圣玛利亚;伯多禄的首席权;主复活是我们复活的基础;和祈祷等等的资料与内容。

也就是戴都良,教导我们人类的灵魂「本质上已基督化了」(《护教文》17:6):真正人类价值与基督徒美德之间具有连续性与共存性。他还断言,在捍卫或诠释信仰时,「一个基督徒甚至不能憎恨自己的仇人」。(《护教文》37)

与希玻律一样,戴都良也表现出了某种严谨的态度,这「逐渐使他脱离与教会的共融,而归属于蒙丹派⋯⋯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基督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特别在教难期间,态度都要英勇壮烈。由于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强硬立场,对异己者毫不留情地作严厉的评击,以致最终无可避免地使自己陷于孤立。」(教宗周三公开接见,2007年5月30日)

在回顾戴都良的一生时,教宗本笃十六世续指,「这位具伟大的道德与知识的性格,为基督宗教思想作出巨大的贡献,让我深思⋯⋯可以见到的是,他始终欠缺了那份帮助他把自己归入教会,帮助他接受自己的软弱,帮助他容忍别人和容忍自己,所需要的单纯和谦逊。」

「当一个人只看到个人思想的伟大,最终失去的,亦正是这伟大。一位神学家最需要拥有的特质,正是谦逊地与教会站在一起,是接受教会和自己的弱点,因为只有天主是真正的整个是圣的。至于我们,则永远都需要天主和别人的宽恕。」

然而,戴都良对基督宗教文学的贡献不能忽视。透过他的著作,他成为了圣西彼廉(St Cyprian)[我们稍后将研究]和圣奥斯定(St Augustine)的前辈,而他们也被称为教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