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撒斐辣的丈夫阿纳尼雅
发布日期:2025-11-25   |    作者:李建刚

   一、阿纳尼雅Ἁνανίας)是希腊文对希伯来名字חֲנַנְיָה的音译,意为“上是仁慈的”。这个名字在圣经中多次出现,例如在耶28:1-17;37:13;3:19, 21;8:24;25:4等处。

   二、在新约中,阿纳尼雅的名字共出现了十一次,全部出现在《宗徒大事禄》中,用来指代三位不同的人物:阿纳尼雅,耶路撒冷教会的撒斐辣的丈夫(5:1, 3, 5),一位来自大马士革教会的重要犹太基督徒(9:10,12,13,17;22:12),一位在保禄受审时出现的犹太大司祭(23:2;24:1)。

   在旧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假先知阿纳尼雅28章)。他是耶肋米亚的对手,预言巴比伦即将灭亡,以及被掳的犹人即将获得解放。然而,根据上主的话,耶肋米亚称他为“诱导民众的假先知”,并预言他将在当年去世,这一预言也应验了。不能排除,这一关于天主审判的叙述也影响了新约中阿纳尼雅与撒斐辣参宗5:1-11)之死的描写。

   在新约中,阿纳尼雅与撒斐辣是一对夫妻,他们的行为与巴尔纳伯形成鲜明对比。巴尔纳伯曾将自己卖田所得全数献给徒,用于教会中的财产共享(4:32-37)。阿纳尼雅与撒斐辣也将卖地所得的一部分交给伯多禄,却私自留下了一部分,因此双双丧命(参宗5:1-11)。这段引人震惊的叙述巧妙地分为两个部分(第1-6节,第7-11节)。

   在路加看来,阿纳尼雅夫妇的罪过并不在于他们保留了一部分地价(参5:2,3b),而在于他们假装全数奉献,营造出慷慨的假象,却暗中留下一部分(参5:3a,4)。他们的罪在于希望在信徒面前显得比实际更慷慨。这一段经文可能根据一个比路加更早的版本改编而来,该版本更为激进地处理财产问题,可能认为他们没有将所有财产交出本身就是罪。这则故事出自犹太基督徒的背景,几乎可以确定并非纯属虚构。它可能反映了某次真实的教会开除事件,后来被视为带有死亡后果的“天主审判”;也可能是某对夫妻在离开教会后突然死亡,被教会解读为“神迹般的惩罚”。这则叙述既非简单的历史记录,也不是教会纪律的教条,而是一则“惩罚奇迹”故事,旨在强调一个核心规范:在基督徒群体中,个人财产的处理应以责任感与无私精神为指导。阿纳尼雅与撒斐辣作为负面典范,与巴尔纳伯的光辉榜样形成对照。他们的行为从反面说明,信徒为群体放弃财产应当出于自由与诚实,而不能掺杂虚伪的自我表现。

   三、金口若望将阿纳尼雅视为引诱犯罪的首领,因此立即受罚;而他的妻子则借着伯多禄在第8节的问题,还有一次“悔改的机会”(宗徒大事录讲道》十二1)。不过,这种区分并不符合路加的本意。阿纳尼雅与撒斐辣之死在描绘伯多禄生平的图像周期中极少出现,在巴洛克时期偶尔会作为独立场景被表现出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