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依撒格
发布日期:2025-11-28 | 作者:李建刚一、依撒格在新约中出现在对观福音、《宗徒大事录》、《罗马人书》、《迦拉达人书》、《希伯来人书》以及《雅各伯书》中。他的希伯来名字为“יִצְחָק”,意思是“他笑了”。这一名字可能源于亚巴郎(参创17:17)和撒辣(参创18:12-15)在听到天主的生育预言时因不信而发笑,也可能指的是撒辣在天主的预言应验时因喜乐而笑(创21:6)。此外,也有人解释为“天主笑了”,即“天主以恩慈看人”。
二、旧约中关于依撒格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创17:19(生育预言)至35:29节(死亡),特别是第21-28章中。他常常处于其他人物的阴影之下:作为亚巴郎的儿子、黎贝加的丈夫、雅各伯(与厄撒乌)的父亲。据推测,在将本来独立的族长故事编织在一起时,依撒格的故事被嵌入了亚巴郎与雅各伯的叙述之中,使他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因此,往往是别人为他做主:他的父亲按照天主的吩咐将他带到山上献为燔祭(参创22);他娶妻由他人安排(参创24);他的妻子黎贝加得到关于双胞胎儿子的神谕(参创25),并安排依撒格祝福雅各伯而不是厄撒乌(参创27)。在《创世纪》之外,依撒格主要出现在“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这三位族长的组合中(参出3:6,16;申1:8等)。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天主对依撒格起誓的记载(参编上16:16;咏105:9;德44:22),关于依撒格接受考验(参友8:26),以及他没有娶外邦女子(参多4:12)的记述。在亚7:9和16节中,“依撒格”作为代表以色列民的一部分而出现。
在对观福音书中,依撒格多以族长三人组的形式出现。在耶稣与撒杜塞人关于死人复活的辩论中,他引用出3:6节,天主自称为“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谷12:26)。因为当时犹太教认为列祖活在天主的面前,这段话就成了证明复活的经典经文。玛8:11与路13:28节引用的语录源流中,也提到这三位族长,这两段话分别融入不同的语境中,呼应依43:5节所预言的末世以色列的聚集,以及依2:2-4节的万民朝圣之景象。在这其中,依撒格居于族长中间,象征已经与天主同在的人。除此之外,对观福音书仅在耶稣家谱中提及依撒格(参玛1:2;路3:34)。《宗徒大事录》中两次引用出3:6节提到依撒格:一次是在3:13节,用以强调天主是赐生命的天主,为接着说天主“荣耀了”耶稣(13节)做铺垫;另一次是在斯德望的讲道中(宗7:32),引述天主在荆棘中向梅瑟显现时所说的话。在宗7:8节中,斯德望讲述割礼之约的传承,从亚巴郎经由依撒格传至雅各伯。
在保禄的书信中,依撒格具有更深的神学意义。在罗9:6-13和迦4:21-31节中,保禄强调,属神身份不取决于肉体的血统。虽然亚巴郎有依市玛耳和依撒格两个儿子,但唯有依撒格是应许之子(参罗9:7);而在依撒格的两个儿子中,天主只拣选了雅各伯作应许的承继者(参罗9:13)。当保禄称迦拉达信徒为“像依撒格一样,是恩许的子女”(迦4:28)时,他表明:信徒不需要像那些犹太基督徒对手所主张的那样,通过接受割礼和律法才成为亚巴郎的后裔,而是通过信靠天主的应许就足够了。在希第11章“信心的见证人”名单中,依撒格作为应许的承继者(参11:9)和祝福雅各伯与厄撒乌的人(参11:20)被提及。希11:17-19节聚焦于依撒格的献祭,特别是19节指出天主有能力“叫人从死里复活”,这为依撒格的献祭与耶稣的十字架受难及复活之间建立了联系。雅2:21节也提及依撒格被献,认为这是信与行合一的一个典范。此外,谷1:11及罗8:32节也被视为暗示依撒格献祭(创22章)的新约经文。
三、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犹太古史》第一卷,13:1-4,第222-236段)和斐洛(《论亚巴郎》167-207)对依撒格的描绘比旧约更为正面,赋予他比亚巴郎更高的地位。在拉比传统中,依撒格的生平,尤其是他被献为祭的经历,在犹太神学中称为“עֲקֵדָה”(捆绑),被广泛地扩展和装饰。例如,《禧年书》17:15节将依撒格的“捆绑”与逾越节祭牲联系起来;49:1节将其定在逾越节羔羊被宰杀的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究竟是这种犹太的“עֲקֵדָה”神学影响了新约,还是相反。相似地,教父们也将依撒格的献祭看作耶稣十字架受难的预像(如依肋内《驳斥异端》第四卷,5:4;戴尔杜良《驳斥马西翁》3:18)。除了神学意义外,“被捆绑的依撒格”形象也常成为艺术、文学、神学和哲学中探讨伦理、存在、心理问题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