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小雅各伯
传统上,小雅各伯被认为是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认定是不太可能的。
发布日期:2025-06-13
作者:李建刚
新约查经练习:《保禄书信》(二)
保禄书信(二)概括介绍保禄名下的剩余九封书信,它们是得前、得后、斐、哥、弗、费、弟前、弟后、铎。
发布日期:2025-06-12
作者:圣言童牧
圣经人物:厄娃
一、“厄娃”在新约中仅在保罗书信集中出现过两次。希伯来名字“חַוָּה”的含义并不确定;在创3:20节中,它被民间词源地解释为“חַי”(“生命”)。不过,也可能与阿拉美语的נָחָשׁ(“蛇”)有关,甚至与母神阿舍拉(Aschera)存在某种联系。
二、在旧约中,厄娃出现在第二个、即较早的雅威传统的创造叙述中。在人类堕落之后,亚当为那位此前仅被称为“女人”、与他相称的存在(参创2:18‚23)起名为“厄娃”,因为她“成为了一切活人之母”(创3:20)。她成为母亲的起始见于创4:1:“亚当与他的妻子厄娃同房,她就怀孕,生了加音。”多8:6节承袭了对厄娃的这种积极看法,在那里她被描述为亚当的“帮助者”和“补足者”。但在德25:24节中,厄娃则被负面评价(尽管未提及其名字):“罪是由女人而起。”
在新约中,保禄将厄娃作为格林多教会的象征图像。这出现在格后第10-11章中,在该段中,保禄回应了一些对手的指责,这些人传讲与他不同的信息,并影响了教会。因此,保禄担心这些人会使教会背离基督(并因此也背离他),“就像蛇诱骗了厄娃那样”(格后11:3)。这里选择厄娃而非亚当作为比照对象,是因为保禄在格后11:2-3中用婚姻的形象来描绘教会与基督的关系。既然基督是“新郎”,教会就只能被描绘为“纯洁的贞女”(第2节),即使她纯洁,也像厄娃一样面临被邪恶引诱的危险。
弟前2:8-15节是一段颇具争议的经文,也提到了厄娃,作为不许女人教导、只可“安静学习”(第11-12节)的依据。第13节称厄娃是继亚当之后被造的,第14节更强调“不是亚当受骗,而是女人受骗后陷于罪中”。这段经文通常被视为《次保禄书信》作者对女性的双重贬抑:既禁止了早期保禄宗徒团体中女性平等参与教会工作的实践,也将此禁止正当化于《创世纪》中的秩序结构和厄娃的“独责”。不过,也可以不那么绝对地理解这段话:这可能是作者针对某些具体女性行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被视为不当)的回应,并试图出于维持团体和谐的考虑进行规范。因此,对创2章的引用可能只是一种合适而便利的论据,而有关堕落的提法也未必是要全然归咎于厄娃,而是如鲍默特(Baumert,第228页)所说,“借厄娃犯罪的方式指出女性在此类问题中的特殊危险性”。除了经文中明言的提及,鲍默特(第174及229页)还指出,也应考虑是否格前11:12节中也暗含对厄娃的指涉,以及在此处和弟前2:14节之后是否也可见厄娃与玛利亚的对比。
三、在犹太文献(如《哈诺克书》《禧年书》《梅瑟启示录》等)中,厄娃的生平常被润饰,往往具有(情色)诱惑者的特征。在教会传统中,形成了一种与罗5:12和格前15:21-22‚45节中“亚当–基督”的对比相类似的图式:亚当代表堕落的人类,而玛利亚则与厄娃形成对照,厄娃扮演负面角色。这一对比本身并不比“亚当–基督”的对比更具性别歧视色彩;但问题在于,厄娃–玛利亚的图式成为主导,使得女性被负面看待的风险加剧,甚至可能正是贬低女性的倾向推动了这种对比的偏好。
在创3:20节中,它被民间词源地解释为“חַי”(“生命”)。不过,也可能与阿拉美语的נָחָשׁ(“蛇”)有关,甚至与母神阿舍拉(Aschera)存在某种联系。
发布日期:2025-06-12
作者:李建刚
教父(9) 信德的捍衞者,以及教会首批神学家
现在,让我们进入圣若望宗徒逝世后的时候,又被称为「后宗徒时代」(Sub-apostolic age)。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新一代的作家,他们的背景和写作方法,与宗徒教父们很不同。这些公元第二世纪的作家,被称为希腊护教士。
发布日期:2025-06-11
作者:意鸣子
圣经人物:先祖雅各伯
在犹太文献中(例如《禧年书》第19章及后续章节),对雅各伯的生平做了进一步的详细描绘,不过通常会倾向于淡化他生命中一些令人不快的事件。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他梦见天梯的场景(参创28章)一直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题材。
发布日期:2025-06-11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先祖雅各伯
在犹太文献中(例如《禧年书》第19章及后续章节),对雅各伯的生平做了进一步的详细描绘,不过通常会倾向于淡化他生命中一些令人不快的事件。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他梦见天梯的场景(参创28章)一直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题材。
发布日期:2025-06-11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主的兄弟雅各伯
雅各伯在传统中很快成为早期基督教倾向于严格遵守犹太律法的焦点。早在公元2世纪,赫基西普(Hegesippus,约公元110-180)就因雅各伯的“过度的正义”,将他称为“义人”(参欧瑟伯,《教会史》II 23:4-18),这正义表现在传统的犹太虔诚中,如在圣殿中长时间的祈祷。
发布日期:2025-06-10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
欧瑟伯用亚历山大的克莱孟已佚失的《概要注释》(《Ὑποτυπώσεις》)称,雅各伯在被处决的途中感化了行刑者,并事先赦免了他。
发布日期:2025-06-09
作者:李建刚
圣经:阿颇罗
罗马的《克莱孟一书》提醒格林多教会注意阿颇罗的榜样,以说明他们容易陷入结党纷争:阿颇罗被称为“在宗徒们的评价中是值得信赖的”,因此被纳入宗徒主流(参《克莱孟一书》47:1-4)。
发布日期:2025-06-08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巴郎
名字“巴郎”(希伯来文” בִּלְעָם“,其含义尚不确定,可能意为“贪吃者”。斐洛在《论语言混乱》(《De confusione linguarum》,第159段)与《论革鲁宾》(《De Cherubim》,第32段)中将其译为“无用的民族”。
发布日期:2025-06-07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巴尔多禄茂
希腊化的名字“巴尔多禄茂”(Βαρθολομαῖος)源自阿拉美语中的父称形式“bar Talmaj”,意思是“塔耳买之子”。
发布日期:2025-06-06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巴尔纳伯
《宗徒大事录》将其解释为“安慰之子”或“鼓励之子”。这个名字也可以理解为“预言之子”,因为在犹太教中,“预言”常常与“安慰”联系在一起。
发布日期:2025-06-05
作者:李建刚
《默示录》解析
默示录记载耶稣基督的启示。按原文:“默示”与“启示”是同一字,意谓:揭开内幕。把一件隐密的事公开。所以,“启示”也就是把幕帘打开。如果应用在舞台上,就是拉开幕帘,叫人能够看见舞台的表演。在默示录一书中所展开的戏剧舞台,就是世界:这世界不但指其整个空间,而且也指其整个历史时期。
发布日期:2025-06-04
作者:圣言童牧
圣经人物:般雀比拉多
般雀比拉多是一个罗马男性名字,由“般雀”(姓氏/氏族名)和“比拉多”(家族名/附加名)组成。“般雀”表明此人出身于家族,这是一个具有萨姆尼特—罗马背景的家族。而“比拉多”可能源自拉丁语“pileus”(意为“帽子”),也可能源自“pilum”(意为“投矛”)。
发布日期:2025-06-04
作者:李建刚
教父(8) 伪造的写作,以及真实史书
与初期基督宗教写作(如《十二宗徒训诲录》),同期还出现了其他文学著作。当中包括伪经(apocryphal writings),基督宗教诗词,以及殉道史书(chronicles of martyrs)。我们将讨论伪经和殉道史书。
发布日期:2025-06-03
作者:意鸣子
圣经人物:亚纳斯
男性专有名词“亚纳斯”是“哈纳诺斯”(Ἅνανος)或希伯来文“ḥănanjāh”的简写形式,其含义是:“雅威是仁慈的或已施怜悯”(参耶28:1;37:13)。
发布日期:2025-06-03
作者:李建刚
三位东方贤士的故事
本文分享玛窦福音记载的三位东方贤士随星行,前来朝拜耶稣婴孩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6-02
作者:高夏芳
圣经人物:盖法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曾提及他的全名:“若瑟,也被称为盖法”(参《犹太古史》18卷,第2:2节,第35段;第4:3节,第95段)。在犹太教拉比文献中,qayaāpha' 被用作一位司祭的名字,或者是一个司祭家族的名称(《巴比伦塔木德·逾越节卷》57a;《塔木德·婚配卷》1:10)。
发布日期:2025-06-02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凯撒提庇留
流经罗马的台伯河。提庇留是奥古斯都的养子,并于公元14年至37年间继任为罗马皇帝。但早在公元12年,他已与奥古斯都共同治理帝国东方。
发布日期:2025-06-01
作者:李建刚
圣经人物:黑落德阿格黎帕二世
如果把斐斯托和阿格黎帕看作罗马国家与犹太教的代表,这一场景的重要意义或许在于:基督信仰的内容,并没有任何能成为这两大权力体系迫害它的合理借口。
发布日期:2025-05-31
作者:李建刚